Skip to content
「科技立委葛如鈞.寶博士」宇宙
AI 基本法

AI 基本法

最新更新

經 6/11 委員會討論,AI 基本法預計將在 7/15 數發部提出院版草案後,於 7/21 當週排審。

立法院首場《人工智慧基本法》公聽會 —— 推動台灣 AI 創新發展,開啟數位新格局

2025 年 4 月 16 日,葛如鈞委員擔任召委主辦立法院史上第一場《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公聽會,象徵台灣 AI 法治元年正式啟動。因應全球 AI 技術飛速進展,以及社會、經濟、產業、法治等各層面的劇烈變化,台灣必須及時掌握趨勢,制定「以發展為核心、兼顧安全與平權」的 AI 專法,為產業轉型、國際接軌、數位民主奠定堅實基礎。


公聽會草案四大重點 奠定台灣 AI 發展藍圖

1. 發展導向,主張創新才是關鍵

草案明確主張主管機關應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負責,凸顯發展、創新、研發為主軸 —— 不僅要預見 AI 可能的風險,更要大力推動產業升級、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及基礎建設投入。台灣不可再錯失 AI 發展良機!

2. 國際接軌,建立風險分級機制

完整參考歐盟 AI 法案、美國行政命令、加拿大法規等國際標準,建立可追溯、可驗證的 AI 風險分級管理,使政府促進創新之餘,能根據不同應用(如醫療、金融等)適度監管,提升台灣國際合作信賴與社會安全。

3. 強化資料開放,守護語言與文化主權

要求政府積極推動資料共享、再利用,特別強調繁體中文語料自主訓練,避免被境外資料壟斷。資料開放是 AI 創新、多元應用及全民監督的基石。

4. 落實數位平權,縮小科技落差

草案特別著重偏鄉、身心障礙、經濟弱勢、原住民族等數位教育資源和 AI 應用機會,要求政府主動補足區域數位鴻溝,讓全民共享科技紅利。


主管機關定位:國科會主導發展、數發部協同監管

AI 已成國家競爭利器,主管機關定位將決定未來方向。國科會專注發展、創新、科研推動及跨部會協調,最適合引領台灣 AI 升級。數發部則專注於風險管理、資安協助。應避免朝令夕改,堅持以科技發展需求作長遠規劃。


為什麼台灣需要《人工智慧基本法》?

  • 台灣若無法規制度配合,產業難以整合、國際合作失分。
  • 世界各國已有 AI 專法,台灣不立法等於「赤裸奔馳於 AI 浪潮」。
  • 完善法制可推動 AI 教育、技術創新、資料治理、數位人權,讓台灣從硬體工廠躍升為智慧國家。
  • 草案以「民生優先」促進產學研公私合作,打造公平創新 AI 生態圈。

草案重點條文速覽

  • 國科會明定主管機關,落實發展導向
  • 設 AI 戰略特別委員會統籌協調
  • 條文涵蓋資料開放、語言主權、個資保障、預算、產業創新、教育普及
  • 強化跨國合作法規調適,銜接國際規範
  • 兼顧發展創新與人權保障每一條

閱讀草案全文:檢視草案 (opens in a new tab)

台灣《人工智慧基本法》推動時序

立委質詢聚焦

  • 主管機關分工不明:國科會本具科研經費與組織能量,多次被質疑「甩鍋」AI 主管角色至數位發展部,導致發展與監管天平失衡。
  • 決策過程不公開:2/26 行政院決策缺乏院會會議紀錄、相關公文佐證,民代要求決策全程公開透明。
  • 產業界、學界普遍憂心:主管機關若由三級單位數發部,無人力、無預算,政策貫通力不足,恐影響台灣 AI 國際競爭力與人才儲備。
  • 資料主權、本土語料、開放資料高度關注:AI 技術發展應守護繁體中文與台灣文化特性,政府需建置國家層級開放資料、AI 訓練資料庫。

台灣《人工智慧基本法》推動時間軸(2023–2025)

2023

  • 2023.03  剛就任新科立委即質詢《人工智慧基本法》進度,時任院長陳建仁、政務委員吳政忠皆以「樂觀其成、科技政策延續、美日模式、鼓勵研發為主」正面回應。

2024

  • 2024.03.14  【立法院】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於立院報告時表示:年底前將有「行政院版 AI 基本法草案」,強調台灣將採美、日方式「先指引、後立法」,鼓勵產業創新,持續關注國際發展。

  • 2024.03.19  【院會總質詢】吳政忠備詢明言草案方向會走美國、日本、英國模式,年底前提出。

  • 2024.05.03  【國科會】吳政忠:「人工智慧基本法,我們在年底前應該會推出。」

  • 2024.05.23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立院回應:「今年推出 AI 基本法,力拚 10 月底前送行政院。」

  • 2024.06.05  【首次諮詢會議】國科會召開 AI 基本法草案諮詢會,邀產業界 / 人權團體,強調兼顧創新、人權。

  • 2024.07.15  【草案預告】國科會正式對外預告《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開放徵詢意見。

  • 2024.09.30  【審查進度】草案預告期結束,主委吳誠文於立院答詢,已通過法規審查,預計 10 月底送行政院,期望此會期進入立法院審查。

  • 2024.10.22  【送院審議】國科會《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送行政院審議。

  • 2024.11.28  【教委會答詢】遭質疑草案遭行政院大幅修改,國科會回應「方向未大幅改動,最晚明年第一會期送立院」。

2025

  • 2025.02.06  【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政院副主委說明:「草案已呈政院審議,審查完畢會盡速修正,在新會期前送審。」

  • 2025.02.26  【重大轉折】行政院未在院會公開決議下,突然指示「草案由數位發展部主政」。

    • 質疑:2 月 26 日並非政院正式會議日,決策透明度受攻擊。
    • 中央社報導 (opens in a new tab) 補充: 根據中央社 2025 年 4 月 23 日報導,數發部說明,行政院 2 月 26 日已正式指示,AI 基本法草案由數發部負責推動立法與條文續行解釋,預計行政院院會通過後,會儘速送立法院審查。草案去年由國科會提出,2024 年 7 月 15 日至 9 月 13 日預告,2024 年 11 月 22 日行政院召開審查會,要求酌修文字再送院會討論。
  • 2025.03.17  【國科會吳誠文於教文委員會備詢】承認 AI 法主管權已移交數發部,「國科會專注於 AI 科研」,由政院跨部會討論決定。

  • 2025.04.16  【立法院舉辦首場《人工智慧基本法》公聽會】  專家多主張:主管機關應有橫向協調能力(如行政院層級特別委員會),加速主權 AI、開放資料立法,防守台灣本地語料、文化主權。

  • 2025.04.23 【數發部對媒體說明進度】稱依政院 2/26 指示,草案由數發部主政,轉強調監管角色,「鼓勵創新與監管平衡」。

    • 中央社報導 (opens in a new tab) 補充: 數發部 23 日再次說明,草案會依照台灣產業與社會需求,秉持「鼓勵創新、兼顧人權」為核心,引導台灣各機關發展及促進 AI 應用。草案不是「監管法」,而是訂定 AI 發展原則、政策統合性宣示,未來細部監理規範會以子法(如資料管理、AI 風險分類等)陸續推動。
  • 2025.04.29  【教育組總質詢】  立委質疑:原本「研發為主、監管為輔」將轉為「監管導向」;數發部(三級機關)人力、預算等量能疑慮;決策過程黑箱,要求行政院交代決策公開性。  並針對開放資料、主權 AI、AI 訓練資料庫、能源政策(核能發展)等提出系列質詢。

  • 2025.05.14  【委員會質詢】行政院於 2 月 26 日僅以 54 字紀錄將草案主管機關改交數發部,國科會吳誠文坦言事前並不知情,數發部亦未依草案召開諮詢會議。

    質詢影片:

    提案說明影片:

    相關資源:

  • 2025.06.11  【委員會審查遭杯葛】民進黨委員以「AI 變化太快」為由拖延審查並對條文吹毛求疵;數發部承諾 7/15 前送交政院版草案至立院。

    儘管朝野對「AI 現已快速發展」有共識,民進黨卻主張「因為發展過快,現在應繼續觀望國際態度」,且數發部對現有版本均未給予任何建議。

    民進黨委員不斷聲稱現有版本欠缺對婦女、多元、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偏鄉等弱勢群體的保護,但明明第四條「自由保護」、第五條「數位平權」、第六條「防止詐欺」甚至後面更多條文都有概括性的規定,這樣的立法體例也符合基本法精神,民進黨委員仍以此為理由不斷「表面討論、實質杯葛」。

    民進黨委員自己在會議中也說「希望讓 AI 多多發展」、「數發部應說明為何經過多次討論仍未提出院版草案」,但數發部對各委員版本均未表態,也未提出政院版草案,反成民進黨阻擋審查的藉口,在會議中說因為欠缺院版,所以現今討論無實質意義。數發部長更以國際觀望為由主張延後,卻忽略台灣尚未立法、與歐美成熟法制根本不同:英國等國是為避免過度監管,並非停止立法,更已準備推動全面性規範。

    國際如韓國、日本、英國皆積極布局 AI 法制,台灣若持續蹉跎,只會錯失機會、讓全民權益暴露於風險之中。八年等待,不該再換來拖延與空話。

    委員會審查直播:

    相關資源:

  • 2025.06.12  【直播說明】葛如鈞委員直播揭露杯葛始末,呼籲盡速完成審查。

  • 2025.06.18  【國發會劉鏡清質詢】國發會主委對「AI 新十大建設」細節「一問三不知」,凸顯行政體系缺乏統籌。

    台灣 AI 發展不斷喊口號,卻什麼都要「等行政院」!

    從「AI 內閣」、「主權 AI」到「AI 新十大建設」,政策細節始終未見,令人質疑政府是否真的重視。

    國發會將主導的「AI 新十大建設」聲稱可帶動 15 兆產值、創造 50 萬高薪職缺,但當我質詢具體數據與執行細節時,主委竟說「等行政院核定」才能說明,計畫內容也無法提供,連工作分配與財源都未定案,顯見執行準備不足。

    這種無限等待也發生在《AI 基本法》上,草案至今仍躺在行政院。令人錯愕的是,國發會主委竟誤以為草案早已送進立院,可見其對法案進程毫無掌握。更誇張的是,負責 AI 建設的國發會竟未參與法案審查,如何領導國家 AI 政策?

    國發會質詢影片:

    相關資源:

  • 2025.07.04  【國是論壇】葛如鈞委員要求行政院如期將 AI 基本法送審,並表示將於法案三讀後,以附帶決議要求行政機關在一定期限內完成兒少影響性評估。

    0704-國是論壇發言,未來將以附帶決議要求行政機關,必須於AI基本法三讀通過後,一定期間內完成兒少影響性評估:

    AI並非近年才開始發展,早在2018年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提出「台灣AI行動計畫」;同時,第九屆的許毓仁委員也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既然AI科技不是最近才開始討論,政府為何十年來從未進行過兒少影響性評估?相信不分藍綠白,全院113席立委都相當關心兒少權益,但是一味主張再給行政機關更多時間,這是不負責任、放任行政怠惰的做法,也是對立法院在立法主導權上的自我閹割。只要AI基本法一天沒有三讀,兒少權益就一天沒有獲得保障。

    因此,我們已決議要求數發部於7月15日前提出部版條文,我也將推動附帶決議,明定三讀後須完成兒少影響性評估。

    國是論壇發言影片:

    相關資源:

  • 2025.07.21  【第二次逐條審查排定】教育文化委員會預定進行 AI 基本法第二次逐條審查。


專家學者、部會與會名單

本次聯席公聽會廣邀產官學研及多部會,深入交流建言,共促數位革新!

學者專家名單

序號姓名及職稱所屬單位推薦單位
1陳縕儂 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國民黨黨團推薦
2呂冠緯 董事長兼執行長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國民黨黨團推薦
3林意蓉 經理Gogolook 政府關係暨公共政策國民黨黨團推薦
4蔡祈岩 理事長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國民黨黨團推薦
5薛良斌 共同創辦人MeetAndy AI國民黨黨團推薦
6李建良 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國民黨黨團推薦
7王志清 共同創辦人暨數位長LeadBest Consulting Group國民黨黨團推薦
8洪毓祥 博士資訊工業策進會民眾黨黨團推薦
9郭榮昌 執行長日商優必達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民進黨黨團推薦
10許明暉 教授臺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民進黨黨團推薦
11侯宜秀 秘書長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民進黨黨團推薦
12許永真 教授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民進黨黨團推薦
13邱文聰 處長中央研究院智財技轉處民進黨黨團推薦
14林志潔 特聘教授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民進黨黨團推薦

各部會書面報告重點整理

註:以下為 AI 摘錄彙整之各部會報告精要。完整原始內容請參考 各部會報告原始檔 (opens in a new tab)

考選部

考選部表示,現行資訊相關職系涵蓋「資訊處理」、「資訊工程」、「資通安全」三子項,如未來因 AI 發展需調整考試類科,將依用人機關提報,配合修訂考規、籌設新職類,配合國家 AI 人力布局。

勞動部

勞動部強調正積極擬定 AI 應用下的就業歧視防制、勞資協商與解僱、勞工隱私行政指引,持續職訓能量推廣智慧科技人才。透過台灣就業通、一站式服務及新職能培訓推動失業者再就業,在數位轉型下保障勞動權益。

金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接軌國際,已頒布「金融業 AI 運用核心原則」與「AI 指引」,涵蓋問責、隱私、穩健運作、以人為本、永續、透明。關注演算法偏誤、資安、消費者權益及科技創新,鼓勵 AI 負責任創新應用普惠金融。

行政院主計總處

主計總處 114 年度中央 AI 經費編列 74 億元,為國科會、經濟部、數發部等專案發展財政支援關鍵。未來將隨 AI 基本法推動,滾動調整相關預算,支援 AI 產業鏈持續發展。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國科會聚焦七大原則(永續、人類自主、隱私、安全、透明、可解釋、公平問責)、四大推動重點(創新合作人才、風險管理、權益與資料利用、法規調適),整合國際合作、跨部會治理,專責 AI 基礎科研與人才培育。

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籌備處

強調人工智慧應將隱私作為核心、落實資料最小化與內建安全,所有蒐集、處理、利用可識別個資皆應依法並預作防範,定期追蹤國際趨勢並適時修正自我規範,協助事業機關兼顧創新與權益保護。

衛生福利部

著重 AI 於醫療服務智慧應用,建立負責任 AI 執行中心、臨床驗證中心及 AI 影響性研究中心,落實倫理、臨床安全、隱私、可解釋性及健保連結。規劃醫療 AI 指引提升醫療品質與安全。

交通部

推動「台灣模式」交通 AI 治理,針對高風險應用調適監管,採自律指引及配套法制。建置運輸資料流通平台(TDX)促資料開放,重視數位平權、人本交通、數位轉型與勞動參與。

財政部

既有所得稅法與產創條例均支援 AI 產業租稅優惠,修法擬納入更多 AI 產品抵減與研發投入,高度配合產業創新需求、財政工具促企業技術轉型。

經濟部

產創條例修法納入 AI 優惠,輔導行業應用、中小企業降門檻,免費課程及國際產學合作,持續擴大產業 AI 應用深度與人才供給。

教育部

推動國中小到大專的 AI 素養與跨域人才培育,開發 AI 教材、多元選修、遠距教學、師資增能、AI 教學實作場域建置,高等教育端設置 AI 技術重點單位,產學合作強化連結。

文化部

內部蒐研國際 AI 法制及藝術產業應用案例,發展藝文 AI 應用指引規範創作安全與合理權利,訂定生成式 AI 參賽規範、補助限制條件,兼顧產業創新與著作權益。

中央研究院

成立 AI 風險跨領域小組,從智慧財產、資料保護、風險治理、民主、社會結構及環境評估五層面,持續前瞻建議立法、科技與社會對 AI 的全面影響。

數位發展部

主政推動 AI 基本法,政策聚焦於算力、資料、人才、行銷、資金五大核心推動工具,整合國際法制經驗,建立七大原則與四大施策推動 AI 產業新創。

國防部

監督 AI 軍事應用,規劃專法、設 AI 治理委員會,強化資料保護及風險分級,下階段將與數發部協作檢視既有法規並強化國防安全。

法務部

定位法制支持角色,協助政府資訊公開法、資料開放界線釐清及提供施政法規建議,確保 AI 推動中不違基本法律原則。

行政院

明確肯認 AI 基本法立法關鍵,政策集結數位平權、資料共享、勞動保障、產業創新於條文之中,將加速送交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推動公務體系 AI 知能強化,設 AI 學習專區、多元培訓平台及高階主管共識營,持續提升政府數位轉型效率,邁向 AI 島嶼願景。


葛如鈞委員堅持立場

「台灣 AI 產業要超前佈署,絕不能只是監管,更要大力帶動研發、鼓勵創新。主管機關若只是想控管、劃紅線,台灣永遠都只會在 AI 潮流下原地打轉。AI 的未來,要靠國科會這樣的創新推力量來主導,政府、產業、學界協力前行。」

「這部《人工智慧基本法》是寫給未來 10 年台灣的 AI 憲法,主張發展優先、平權共享、資料自主、鼓勵投資,讓台灣在國際 AI 競逐中不迷航、不落隊。請大家一起守護台灣未來科技競爭力!」


關心法案進展,歡迎持續追蹤本會網站最新消息!

👋 嗨,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