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科技立委葛如鈞.寶博士」宇宙
核管法修法專區

核管法修法專區

法案推動時間軸

日期發起人/單位事件說明
101/05/18台灣團結聯盟黨團「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01/09/18陳節如「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01/09/18鄭麗君「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05/03/18姚文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05/11/04呂孫綾「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2/04/28吳怡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3/02/20王鴻薇「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3/03/01邱鎮軍「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3/03/15蘇清泉「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3/05/03翁曉玲「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3/07/10柯志恩召委第一次委員會審查
113/07/12台灣民眾黨黨團「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3/10/04徐欣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4/03/07葛如鈞「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4/03/14許宇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4/03/14楊瓊瓔「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送交委員會
114/03/19葛如鈞召委舉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公聽會
114/03/31葛如鈞召委第二次委員會審查
114/04/18林思銘「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逕付二讀
114/04/25黃健豪「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逕付二讀
114/04/25王育敏「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逕付二讀
114/04/25徐巧芯「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逕付二讀
114/05/09張嘉郡「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 逕付二讀
114/05/09立法院長主持黨團協商(第五案),因民進黨不斷進行程序發言,導致未進入實質協商
114/05/12教文委員會黨團協商未達成共識,法案留待院會處理
114/05/13-三讀通過

三讀條文

立法院會於 2025/5/13 三讀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 6 條。

第六條

核子反應器設施興建完成後,非經主管機關審核其終期安全分析報告、興建期間之檢查改善結果及系統功能試驗合格,不得裝填核子燃料。裝填核子燃料後,非經主管機關審核其功率試驗合格,並發給運轉執照,不得正式運轉。

前項運轉執照之有效期間最長為四十年,期滿須繼續運轉者,經營者得於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向主管機關申請換發執照。未依規定換發執照者,不得繼續運轉。

運轉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後,須再繼續運轉者,經營者得向主管機關申請,經主管機關確認核子反應器設施無安全顧慮並審核同意換發執照後,始得繼續運轉。

運轉執照之核發及換發,準用前條第一項各款規定;換發之運轉執照,其有效期間自執照生效日起算,最長為二十年;其申請應備文件、審核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 - LawTrace (opens in a new tab)

公聽會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 2025 年 3 月 19 日舉辦公聽會,討論核能相關法規修法、核電廠延役與重啟等能源議題,集思廣益,尋求台灣能源轉型共識。

本次公聽會聚焦於臺灣能源轉型與「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討論核電廠延役或重啟的可行性、相關政策與社會觀點。會議主題為「展望未來科技發展,實現非碳家園,為臺灣能源提供多元選項」,並由召集委員強調希望建立理性討論平台,綜合各界意見,作為未來立法參考。

政府主管機關回應摘要:

  • 法務部 指出,核電及能源政策涉及重大國家利益與環境安全,須廣納專家意見並尋求社會最大共識。
  • 經濟部 表示尊重立法院修法職權,但在修法前需依法行事,同時進一步與社會溝通核廢料處置議題。
  • 核安會 說明無預設能源立場,若修法通過,核電廠須依規進行安全評估、組織重整、燃料處置及設備更新,經嚴格審查合格後,始能申請換照運轉。

支持方主要意見

  1. 電力穩定與經濟競爭力:認為穩定且平價的電力對產業(尤其科技業及AI)與民生至關重要,核電為經濟、穩定且潔淨的電力來源。
  2. 能源自主及安全:臺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核電可強化能源安全,並因應國際地緣風險帶來的天然氣供應問題。
  3. 淨零碳排與環保:核能被視為低碳、無煤能源,有助減緩空污,相較之下,風電、光電也有部分環境爭議。
  4. 技術進步與安全管理:主張台電與核安會有專業能力落實安全管理,耐震評估合乎國際標準,新技術(如SMR)更具安全保障。
  5. 國際趨勢:多國重啟或延長核電廠運轉,美國甚至延長至80年,全球「核能復興」趨勢明顯。
  6. 未來選項保留:建議提前完備法律規範,即使短期不使用核電,亦保留因應緊急情勢的政策彈性。
  7. 地方居民支持:部分核電廠所在地居民多數贊成延役,視其為經濟發展動力。

反對方主要意見

  1. 安全疑慮:質疑老舊機組設備老化,核災風險增高,臺灣位於地震帶且活斷層鄰近電廠,部分設備(如蒸汽產生器)更易故障。
  2. 核廢料處置困境:強調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方案未確定,臨時貯存設施進度緩慢,延役只會增加後代負擔。
  3. 法規與行政障礙:現有法規要求提前換照,部分機組已進入除役階段,修法有與現行除役計畫產生法律矛盾之虞。
  4. 緊急應變不足:現行緊急應變計畫區域過小,如擴大至國際標準恐無法實際撤離或安置大規模人口。
  5. 人才斷層:核工人才培育出現斷層,專業人力不足以支援未來需求。
  6. 呼籲續推能源轉型:主張應維持減煤、增氣與發展再生能源路徑,再生能源較核能推動速度快且無核安與廢料難題,應加速電網升級。
  7. 社會爭議未解:核能爭議涉及意識形態對立,缺乏實質社會對話與共識。
  8. 國際核能並非法隆:部分意見認為全球核能占比事實上持續下滑,全球多數國家正轉向再生能源。
👋 嗨,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